手机版 | 登陆 | 注册 | 留言 | 设首页 | 加收藏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好摄手 > 文章 当前位置: 好摄手 > 文章

17个村庄 | 宁波国际摄影周

时间:2020-06-01    点击: 次    来源:网络    作者:佚名 - 小 + 大


《十七个村庄》单元涵盖了中国东南西北的村庄典型。中国乡村生态的多样性,滋养了不同的族群。作为全方面呈现中国乡村观察和研究的案例,本单元针对古村落的留守村民、村庄的手工业发展、等方面入手,旨在通过十七个村庄的影像去发现中国乡村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。 
十七个摄影师创作风格的多样性,也为中国乡村面临的问题提供了丰富的观点。
01
姜永刚 《达哈拉村民的四季生活》
作品意在表现维吾尔族村民在新时代下的生活状态:虽然不富裕但在改变,始终抱有一颗善良、纯朴的内心,日子是快乐的、幸福的,甚至是诗意的。
 
 
 
 
 
 

姜永刚
新疆自由摄影师
专注于拍摄老百姓的生活
02
倪黎祥 《佛的村》
太湖浩渺,潮来潮去。湖边的冲山偏安一隅,百来户人家的村庄,却“住着”成千上万的神佛。
 
 
 
 
倪黎祥
 2005年硕士毕业于中山大学人类学系
先后在广州、苏州的媒体从事摄影记者13年
现居苏州,报社摄影记者、视觉版编辑
03
苏国胜 《俄亚大村》
俄亚大村,古老的习俗,传统的的东巴仪式,依然保持着生活的气息,人们都还需要这些礼仪,礼规来维系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。
 
 
 

苏国胜
出生于1968年 , 自由摄影师
中国民俗摄影协会硕学会士,丽江摄影家协会秘书长
04
朱伟 《水产大队》
下渚湖渔民勤劳朴实,心地善良,日出而作, 日入而息,靠一条船,一张网维持他们的简单生活。虽然生活简单,但他们以酒为乐,从早到晚无酒不吃饭;以茶为闲,空闲之余,或围桌,或席地而坐,聊聊家常理短。逢年过节婚丧嫁妻,都会祭拜祖先神灵。他们的生活简单而满足。

作品图和文章详见:朱伟:10年时间,用镜头见证了渔村的变迁
朱伟
 2008年开始接触摄影
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
对下渚湖渔村和江南的
蚕桑生产进行了近十多年的跟踪拍摄
05
汪滢滢《洄》
那些带着疏离感的,局部的、不完整的影像,象征着我对故乡残缺的记忆。洄,是故土的召唤,更是我对家庭尚完整时的线索的探访,对自我身份认同感的探寻。
 
 
 
 

汪滢滢
文学学士,独立摄影师,独立纪录片导演
富士胶片全球签约摄影师
美国艺术摄影中心2017先锋艺术家
06
雨晴 《古村落,蜕变与留守的最后阵地》
古村落是中国传统耕读文化集中体现的社会单元,城市在工业、信息、智能文明推进的大潮中,已经很难找到传统生活的痕迹。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,留守儿童的长大、迁徙和老一代人的逝去,我们曾经传承千年、既感到磨难又感动欢愉的乡村生活将一去不复返。
 
 
 

雨晴
自由摄影师,七十年代中期出生于新疆
长久以来,关注中国人在当今社会的生存文化和生存环境
07
沈一鸣   《泊乡》
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《乡土中国》中写道:“以农为生的人,世代定居是常态,迁移是变态。”
这组作品从2014年4月进入,跟踪拍摄至2018年8月,围绕胡柏钜老人家展开,反映告别血脉相承故土的村民们生活和情感上的剧烈动荡,他们的伤痛、失落和顾全大局的奉献情怀,还有走向充满阳光新生活的希望和自信。
 
 
 

沈一鸣
中国摄影家协会德艺双馨优秀会员
1999---2014年连续三届任宁波市摄影家协会主席
2005--2010年任浙红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
2015年创办宁波四明影社
08
王小红《我的村庄我的梦》
我对东溪单村进行了田野影像调查,呈现的影像以一张相关联的空镜头与实景并置的方式,反映村里一系列的影像: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,农民如何以自己的生活方式,追寻他们自己的梦想家园。
 
 
 

王小红
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,浙江省女摄影家协会理事
09
唐无羊 《柳林江图志》
在城市化的当下,一切记忆和曾经的生活方式都在离我们远去。这是一部仍未完成、并将持续进行的故乡影像文本,也是中国南方农村在这个巨变时代的微渺缩影。
 
 

唐无羊
女,1986年生,摄影师,音乐人
10
戴云良《阿者科-元阳最后的哈尼族古村落》
阿者科属于山区,位于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胜村乡,海拔1880米,由于交通不便,一直保存着传统的蘑菇房民居,沿袭着祖先的耕作方式和生活方式。然而,随着村民生活的不断改善和乡村文化旅游的兴起,村民追求更好人居环境的愿望十分强烈,蘑菇房民居和生活方式都将打破原有的模式。
 
 

戴云良
彝族 ,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
云南省摄影家协会常务理事,红河州摄影家协会副主席
11
胡群山 《不平静的时光》
岔河村位于硝厂河与牛栏江的交汇处,由于地处海拔1800米的半山坡,严重的石漠化,使得整个村子没有一处水源,日常生产、生活用水完全赖以每年雨季收集雨水蓄积的小水窖。2009年7月以来,岔河村出现了严重的秋、冬、春三季连旱天气。
6月18日,云南省气象台播报,全省除部分地区外,已有2/3的区域进入了雨季。随着雨季的到来,村民的生活又燃起了新的希望。从他们的眼神中,你能品味着他们的想往;从他们的劳作中,你能品味着他们的坚毅,岔河村的村民也和千千万万依赖土地生存的中国农民一样,尽管遇到天灾,但与土地唇齿相依的那种恋情,依旧如故。
 
 
 
 

胡群山
 女 、 回族 、 祖籍浙江、生于云南
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
云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,曲靖市摄影家协会理事
现为自由摄影人
12
朱伟章《夜色下的许村》
古村落该怎样得到保护和发展?在太行腹地,清漳河畔的这个千年古村——和顺许村完整地保留了从明清时期到现代民俗生态自2011年始,在当代艺术家渠岩的指导和当地村民共同努力下,许村更是焕发了勃勃生机。许村每两年举办一次国际艺术节,邀请国内外艺术家参加,用艺术的方式帮助许村延续传统,修复乡村。
 
 

朱伟章
宁波人,自由摄影师。十几年专注于市井街拍
作品曾参展2013年平遥国际摄影节、2015年丽水摄影节等
13
杨晓勇《影像方志---青龙古镇地理景观与人文遗存》
青龙古镇文化源远,地处要冲,人文厚重,风格独特,不仅涵盖了我国北方集镇的所有特色,而且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图腾和浓厚的宗教文化色彩。
面对活跃的市场经济和旅游文化对于古镇各种文化传统的改变,纵向深入地记录古镇历史沿袭,并结合时代背景横向记录社会变迁必不可少。
 
 
 

杨晓勇
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
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
新华社签约摄影师
山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
14
唐锡成 《安吉潘村》
潘村位于竹乡安吉天荒坪镇西南端,村域面积约6平方公里,其中山林面积占村总面积的绝对比重,是典型的浙北小山村。潘村有着浙江农村共有的特性--面临机遇和发展。
 
 
 

唐锡成
中国著作权协会会员  浙江省摄影家协会会员
湖州安吉人
15
倪宝道《高墩记忆》
高敦村位于平阳县西部山区,山门浙南抗日根据地旧址,是典型的瓯越山地集聚区,瓯越文化保留完整,农耕文明发达。
 

倪宝道
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
中学一级教师,是一名土生土长的乡村摄影师
16
张缘子《佤山纪事》
牵挂是一种缘份。十年来无数次往返于一个佤族山寨,记录了山寨里的“刀耕火种”,记录了山寨里的婴儿呱呱落地的场景,记录了原始与现代交融的婚礼,记录了老人辞世的最后时光,感受了山寨的欢乐与迷茫,目睹了山寨里人生的婚丧嫁娶、生老病死一辈子要走完的路。
所拍照片别无所求,只是为了或将被忘却的一种缘份。
 
 

张缘子
女,出生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
云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
昆明摄影协会会员
所拍照片别无所求,只是为了或将被忘却的一种缘份
17
张利军 《南疆村民》
2017年,我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号召报名参加文化厅“访惠聚”工作队到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英艾日克乡拉特勒克村驻村。在村里一年的生活,深切感受到南疆村民的勤劳、淳朴、可爱。
 
 
 

张利军
男,1981年1月生,山东省东明县人
现任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馆美术摄影部副主任
从事美术、摄影创作与指导工作

上一篇:烈日下拍摄宁波街景 | 宁波摄影人在行动

下一篇:宁波南部商务区水街水街

首 页|资 讯|广告欣赏|企业黄页|项目承接|信 息|联系我们
首 页|资 讯|广告欣赏|企业黄页|项目承接|信 息|联系我们 加好友联系3064223916
2020 © 宁波新视界影像沙龙   浙ICP备2020034278号-4
E-mail: 3064223916@qq.com